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网 > 指导性案例

正文

艰难调解路 尽得皆欢颜--利用调解方式化解

2015-06-30 18:14:51 来源: 本站

调解工作一直以来是法院落实司法为民,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法宝,对社会的和谐起着非常重要作用。

孔姓老人自1997年开始一直租用某企业的房屋做服装生意,至2007年以前双方一直按约定履行租房协议,此后老人就没再按期交纳房租,2013年3月某企业一纸诉状将孔老人告上法庭,请求依法解除协议,并要求孔宇腾房,支付所欠租金。

2013年3月10日,赤峰市元宝山法院的法官们来到老人家送达应诉手续,刚刚说明来意,老人便火冒三丈,“我不接你们的材料,再这么闹下去,我就去北京,去上访,你们走吧,也别给我留。”“您别激动,先消消气,您既然不想接,那就先不接,跟我说说,是怎么回事。”“他曾经起诉过又撤诉,现在又起诉,他这么折腾我,没完没了地和我闹,我不怕他,我也陪他闹到底了。”“到底怎么回事,慢慢说。”老人立即找来了一个文件袋,袋里装着当年的诉讼材料,老人戴上老花镜开始用发抖的音调说:“以前吴老板(某企业的老板)和我们关系特别好,就在2007年,他们企业有段时间工人闹事,当时企业还给我发了一个通知说暂缓收取租金,我那年就没交,后来也一直没通知,但是2007年上半年的租金我们已经交了,让我气愤的是我们的关系那么好,就因为这点租金,他竟然将我们告上法庭,闹得没完没了,还说2007年上半年的租金没交。上次在我家门口众人都围观着看法院来找我了,让我在邻居面前没法做人了。我现在就和他打,看谁能扛过谁。”从老人的陈述中法官们大致了解了事情的过程。但老人执意不肯收诉讼手续,也不肯在询问笔录上签字确认。无奈承办法官只好先缓和老人情绪,待日后再做工作。

通过此次送达主审法官认为,此案最好走调解路,老人脾气很倔,但没有那么不近人情,说到底老人是由于心里积怨太深,必须打开老人的心结,此案才能最终了结。主审法官又对某企业进行询问,某企业老板认为老人就是蛮不讲理,是多年的上访老户,已经习惯了占便宜。法官认为双方矛盾要想解开,主要是做好老人的工作,于是又一次走访老人。

这天下着小雪,法官们再次来到老人家,老人看到了法官们,很客气的要法官们坐下,叫家人给法官们倒水。“你们每次来都非常客气和礼貌,我觉得你们法院的态度真的很好。我不是法盲,懂点法,没事就看合同法,老人不糊涂”,老人说。“那太好了,方便我们之间更好的沟通,从您的说话中我们觉得您是个说理的人,相信这次您会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。”“那我当然配合,你们态度这么好,但是吴老板欺负人,他不讲理啊!他把我们家弄成这样,我怎么咽得下这口气。”老人又拿了之前的一些证据材料,并主动诉说事情的原委,法官看到老人的态度有明显的转变,心里有了底,进一步和老人交流了一些他的想法,老人也说了自己的看法,“我发自内心地不想经官,什么事闹到法院就会被传的满城风雨,老人丢不起那人,也经不起那折腾,只要吴老板肯撤诉,什么都好说,我们可以私下和解。既然我这么相信法院,也请法官们相信我,我一定会守信的。”听罢,法官决定相信老人。经过两个钟头的谈话,老人主动签收了应诉手续。从老人家出来,雪下大了,老人赶紧拿来两把伞硬要塞给法官,法官热情的谢绝了。老人一直送法官们到路口,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法官的身上,显得那么光灿。

后来,主审法官又多次给双方做工作,通过协调,原告方最终申请撤诉,在撤诉的第二天,老人找到吴老板将所欠租金全部交清,双方又续签了十年的租赁合同。老人一次性交纳了五年的租金。签后,老人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了。案件结束后,老人第一时间给主审法官打来电话:“是你的热情,为民服务的情怀感动了我,让我们之间长达三年的官司终于画上圆满句号。作为法官,你最可贵的就是耐心地把我的心里话听完,就这一点,让我信任你。”

因一起官司引发的恩怨也随着案件的圆满了结而烟消云散,同时也将一起可能引发信访的苗头妥善处理。

 

 


技术支持: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